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7,97超碰人人爱国产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樊綱:中國減排也應得到國際支持
2009年12月14日 09:3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的第二天,中國的學者們推出了《走向低碳發(fā)展:中國與世界———中國經濟學家的建議》一書,與之呼應。此書主編、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表示,在全世界面臨氣候變暖、各國開展節(jié)能減排的今天,中國也在自愿開展減排行動。但是,盡管中國需要減排,如果沒有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中國將不能承擔要實現這些減排的全部責任。

  應對全球變暖中國經濟學界應該有所作為

  經濟參考報:節(jié)能減排與中國的關系有多大,您為什么要主編出版這本書?

  樊綱:現在,氣候變暖已經是全球最熱議的話題之一。不管你是否相信氣候在變暖,是否相信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是我們人類的活動所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只要你論證出的結論不能令多數人信服,你就只能承認存在著人們所說的“風險”,并把這種風險考慮到你的政策與行動中來。

  防止全球變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件事的特點在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造成當地的污染,但卻因為積累在大氣層里,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因此,它是一種全球性的“公共負產品”,而實行碳減排,就不是一種對當地、對本國的一種行為,而是一種對全球、對人類產生影響的行為,是在提供一種全球性的公共品。因此不可避免地,我們必須要討論那些與責任、義務在各國之間合理分配的問題。

  我們是一個低收入水平的發(fā)展中國家,我們“碳排放”史還很短,人均歷史排放量比起發(fā)達國家還很小。在造成全球變暖的大氣層中過去幾百年中積存起來的二氧化碳,90%都是在中國開始發(fā)展之前由發(fā)達國家排放的。所以說中國的減排責任不大。中國作為低收入國家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在全球公共品的供給中所應盡的義務也相對較小。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這當中不包括美國國會的一些議員,也不包括C N N的一些編輯),也都承認在減排問題上“共同而有區(qū)別的責任”,承認發(fā)展中國家目前的主要任務仍是發(fā)展,發(fā)達國家要更多地承擔減排的責任與義務。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將會在“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的原則下進一步落實碳減排的具體行動方案,而不會改變這一原則本身。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高速發(fā)展的國家,已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了許多應該做的事情,對全球的碳減排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我們正在面對一個變化的世界,一個變化中的市場,新的挑戰(zhàn)與新的機遇并存,亟待考慮的問題是:一方面如何在新的約束條件下確保經濟的發(fā)展,承擔起應有的義務,另一方面需更好地利用低碳經濟的新市場、新機遇,促進我們自身的發(fā)展,實現我們的“低碳發(fā)展”。

  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正像對所有政策問題的分析一樣,不可缺少經濟學分析的視角,尤其是對于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的特殊問題,需要經濟學家們給予關注與研究。為此,我們組織了國內知名經濟學家和有關學者,開展了這項具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課題。表明了中國“主流經濟學界”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也是力爭在人類面臨的這一重大挑戰(zhàn)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我們提出了對國際機制進行改革的建議

  經濟參考報:目前市場上關于低碳的著作有不少,本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樊綱:從2007年初開始,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與斯德哥爾摩國際環(huán)境研究院合作開展了一項題為“走向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暖”的研究,概括來講,此項研究的特殊視角有以下三點:

  首先,它并非針對全球變暖這一現象本身,那主要是自然科學家的任務,而是研究應對全球變暖公共政策中的經濟問題,包括各種對策在發(fā)展中國家中的經濟可行性問題,以及中國所面臨的特殊問題和特殊戰(zhàn)略與對策。

  其次,它并非研究氣候變暖對全球產生的經濟影響,這一點世界上的許多研究包括我們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不會有更多的貢獻,也不對全球應對政策進行一般性的經濟分析,而是要在以往人們所做的全球性研究的基礎上,著重研究發(fā)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特殊問題,并由此對已有的“全球性研究”做出必要的“校正”。

  第三,它從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視角出發(fā),審視目前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合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向世界提出我們對國際機制進行改革的建議。

  研究小組歷經兩年時間,經過與國內外機構和學者的反復探討和切磋,在2009年10月完成了研究報告。這項報告的突出特點在于:它以“人均歷史累積消費排放量”計算各國的減排責任,系統(tǒng)分析了‘碳稅’和‘碳交易’等各種減排機制在不同條件下的有效性,指出了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應該在減緩碳排放方面采取哪些戰(zhàn)略與措施,同時指出了現有國際減排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促進發(fā)達國家負起應有責任,進行必要的資金與技術的支持,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實現更多的減排,從而達到共同防止氣候變暖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本報告所反映的研究成果,還是初步的。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細致的研究。為了使讀者較為清晰地了解本報告的觀點,而不引起誤解,在一些地方我們并沒有明確指出有待進一步論證與分析的問題。但顯然,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研究。

  全球合作需有相應的激勵機制

  經濟參考報:請您介紹一下,本文得出的主要結論和成果有哪些?

  樊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已在全球范圍造成重要影響,而人類活動是導致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氣候變化問題的本質決定需要世界各國聯合一致的行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協議書》在倡導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對發(fā)達國家提出了限量目標,而且在碳市場建立、排放權交易以及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雙邊合作減排渠道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然而,由于缺乏公平合理地讓所有國家均參與的減排協議,以及有效的國際合作特別是南北雙方的合作減排機制,發(fā)展中國家無法進行自愿、有效的減排,控制全球排放的總量目標也成為空談。

  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并不是不可能。它需要全球的參與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個相應的激勵機制。這個機制不能有排斥性,要公平、有效、靈活、透明。而在目前的機制下,發(fā)展中國家作為重要的“當事人”之一是被排斥在外的。即使是清潔發(fā)展機制(C D M)這個狹小的平臺,也是由“當事人”利益不一致甚至有沖突的“中間人”主導的。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