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4日電 上周三(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調整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當天,深滬兩市驟現跳水行情,滬綜指暴跌6.5%,兩市跌停的非ST類個股超過850只,而跌幅在9%以上的個股更達925只;次日,基金重倉股的奮力護盤推動股指強勁反抽,滬綜指先抑后揚上漲1.40%,但當日跌停個股仍有接近300只;至6月1日,市場恐慌情緒再度加速蔓延,滬綜指大跌跌2.65%,更有近700只個股跌停,整個市場一片蕭條。統(tǒng)計資料顯示,深滬股市三日共計蒸發(fā)總市值1.65萬億元,而數百只個股連續(xù)三日跌停的慘況,更為自2005年底啟動股改行情以來首度出現。
在此過程中,市場各方對印花稅稅率調整政策的出臺理解不一,投資者行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間,股市似乎突然從“最好的時代”變成了“最壞的時代”。
基于此,國內三大證券報今日紛紛刊登評論員文章,告誡投資者冷靜、全面、深入認識和理解印花稅政策,認真思考市場下跌的深層原因,從而正確理解政策意圖,理性預測未來市場走向。管理層上調印花稅出發(fā)點是抑制過度投機,以避免更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階段性市場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之基本面。
中國證券報:股市繁榮需要理性
經歷了連續(xù)10周的持續(xù)攀升后,滬深股市上周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從5月29日到6月1日,上證指數收盤下跌幅度超過7%。
毋庸諱言,引發(fā)這次調整的直接原因,是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的上調。然而,考察分析一個時期以來市場行情快速上行以至整體估值偏高、結構性泡沫顯現的種種情狀,客觀地說,一輪較大級別的調整本已在眾多專業(yè)投資人士和富有經驗的老股民的預期中,這次印花稅率的調整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從一段時間來政府部門推出的一系列相關舉措看,抑制“非理性繁榮”、推進股市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政策意圖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次印花稅率調整,是針對股市過熱而采取的一次順勢而為的調控,其目的在于通過適度的“預調”,以避免日后更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
面對市場調整,怨天尤人無濟于事,驚慌失措可能錯上加錯,盲目猜測下一步政策動向亦非明智之舉。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應當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市場下跌的深層原因,從而正確理解政策意圖,理性預測未來市場走向。
從市場層面觀察,滬深股市無疑已然出現結構性泡沫。據2006年上市公司業(yè)績計算,滬深兩市的總體平均市盈率已經達到50倍,遠遠超過全球主要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以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香港主板市場為例,其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股票超過60%。雖然從內地經濟將長期處于黃金發(fā)展階段、流動性過剩在較長時期內無法消除等宏觀背景看,滬深股市有一定程度的“估值溢價”是可以理解的,但階段性的“過度透支”也必然伴之以短期調整的風險。
再從市場上漲的速率來看,滬深證券市場在兩年內上漲了300%,上證指數從3000點到4000點僅僅經歷了不到50個交易日。這種上漲速度是極其罕見的。近期出現的8%以上的日換手率和盤中的大幅震蕩,既說明了投資者持股心態(tài)的脆弱,也表明這種交易熱度是不可持續(xù)的。
導致滬深股市自身必然回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題材股的過度炒作雖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和重組預期構成了股市走強的重要動力,但題材股投機的根本是低價,在垃圾股被炒成黃金價格的情況下,即使題材兌現,股價也已失去上漲空間。在這輪行情中,與藍籌股相比,題材股在更大程度上透支了本身并不確定的未來,出現了明顯的泡沫。既然如此,其實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下跌就可能隨時出現。
正是基于對種種市場風險的警惕,有關部門陸續(xù)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化解風險的政策措施。遠的不說,五一節(jié)后,中國證監(jiān)會于5月11日和23日連續(xù)發(fā)出加強投資者教育、防范市場風險的通知;人民銀行于5月18日一舉推出三率齊動的貨幣政策“組合拳”;銀監(jiān)會為QDII亮起了政策“綠燈”……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則是在上述政策效果尚未顯現、股市風險卻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出臺的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調控舉措。
由此可見,這輪行情調整,主要原因不是來自某項政策,而是來自市場本身風險的積累。作為“外因”的政策調控,既是應市場之“內因”而生,也是通過市場之“內因”起作用的。市場調整的方向,也必將是“內因”和“外因”的共同要求:順應股市規(guī)律,回歸投資本源,支持和服務國民經濟發(fā)展大局。
換言之,正如階段性的市場調整并未改變牛市之基本面一樣,一定時期的政策調控也未改變政府的基本政策取向。
從股市基本面看,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人口紅利效應遠未結束,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正方興未艾,國際競爭優(yōu)勢依然明顯,流動性過剩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股權分置改革這一制度變革所帶來的生產力釋放效應尚未結束,適應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要求的大型國企整體上市才剛剛拉開序幕……我們沒有理由因一時的波動和調整而對中國股市的遠大前程失去信心。
從基本政策取向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需要一個發(fā)達的資本市場,它不僅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也是發(fā)展直接融資、化解金融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的必由之路……我們沒有理由因當下的政策調控而對積極發(fā)展資本市場的既定方針產生懷疑。更何況此次調控的本意就是要及時化解市場風險、防止更大的震蕩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損失?
牛市需要整固,繁榮需要理性。只有這樣,市場才能沿著可持續(xù)的正確軌道發(fā)展,投資者才能真正分享到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成果。
上海證券報:策變勢不變
5月30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1%。調整為3%。。從最近3個交易日的情況看,滬深股市對這一政策的反應比較過激,上證指數在三日內下跌334點,回落至4000點的水平。
在此過程中,市場各方對印花稅稅率調整政策的出臺理解不一,投資者行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間,股市似乎突然從“最好的時代”變成了“最壞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投資者更有必要冷靜、全面、深入認識和理解印花稅政策,否則其具體的投資行為很容易出現偏差。
一般分析認為,調高印花稅的現實意義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或警示)過度投機。不過從國際經驗看,印花稅是內涵豐富、功能較多的一種政策工具,各國使用方式多樣,通常都是牛市上調,熊市下調,其調整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雖然調高印花稅率的切入點在資本市場,但落腳點卻在宏觀經濟,作為財政政策,實際上與保證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健康運行關系密切;股票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短期內可能受到具體政策的影響,而從中長期看,其運行的軌跡實質是與宏觀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密切相關。單個具體政策往往難以改變股市自身的運行軌跡。
不可否認,目前資本市場確實存在部分的不理性投資行為。根據證監(jiān)會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4月單月的股票換手率,滬市A股為119.74%,深市A股為140.17%,前者創(chuàng)造了94個月以來單月?lián)Q手率的新高;今年前4個月,滬市A股換手率接近400%,深市A股換手率則接近440%。也就是說,今年前4個月中,滬深兩市所有股票平均換手4次,每月一次。截至4月末,滬深兩市市值合計是香港市場市值的113%,而交易量則達到香港市場的610%。
這種高換手率、高交易量說明,部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其目的更多地表現為博取短期股價價差收益,特別是市場在連續(xù)消滅2元股、3元股、5元股的過程中,對一些缺乏業(yè)績支撐的個股單純做多,已逐步顯露出博傻、投機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調高印花稅稅率,政策意圖就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投機和頻繁買賣行為,并嘗試通過對市場心理的影響,來警示過度投機,引導投資行為回歸理性,這無疑對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應該看到,各國在使用印花稅這一工具時也各有側重、各有訴求。包括本次調整在內,我國已經對這一政策進行過8次調整,可以預見,這項措施今后仍將繼續(xù)發(fā)揮不同方向的調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印花稅調整的功效和作用,由于各經濟體實際情況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正如在貨幣政策中,央行頻繁使用準備金率的手段,與理論上對準備金率的判斷和認識也不盡相同。本次印花稅率的調整,相信與歷次調整一樣也無特別實質的不同。
盡管印花稅的調整對資本市場發(fā)展趨勢有著一定影響,但從歷史經驗看,滬深股市的運行軌跡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1998年到2005年,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一直在一個較長的下降區(qū)間內,從5%。一路調降至1%。,但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滬深股市卻一直處于一個較長的下跌區(qū)間中。應當說,在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性制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印花稅的調降,會產生一定的政策效應,但卻不能改變市場發(fā)展的大趨勢。同樣道理,在股改制度效應持續(xù)釋放、宏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人民幣升值、上市公司整體素質提高和并購重組趨于活躍、居民投資需求呈現剛性的諸多因素共同影響下,對我國資本市場中長期的發(fā)展趨勢,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出樂觀的判斷。
這樣看來,調高印花稅政策出臺前的“無理由漲停”與調高印花稅政策出臺后的“無條件跌!倍际遣焕硇缘。當前市場投資人對印花稅政策的排斥,這應該也算是不理智的行為。事實上,上周五對證券投資基金操作行為的抽樣調查已顯示,買進量明顯大于賣出量。這說明,盡管印花稅有所上調,但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發(fā)展依然充滿信心。
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是高風險市場。投資人入市一定要量力而為,懂得買者自負的原則,在克服貪婪的同時,也要克服恐懼。要看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要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就必須保證股市發(fā)展又“好”又“快”。“好”在“快”前,增長的質量自然是第一位的。要看到管理層正在通過推動上市公司綜合治理,確確實實明明白白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通過大力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實實在在地引進資本市場長期投資者;通過完善資本市場交易體系,讓更多的投資人找到自己合適的投資工具和投資標的。面對資本市場正在和即將迎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資本市場發(fā)展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調整只是資本市場發(fā)展過程中一滴水花蕩起的一個小波瀾,不會改變整個資本市場積極穩(wěn)妥的發(fā)展態(tài)勢,可謂“策”變“勢”不變。
證券時報:調整印花稅是市場化調控手段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上周市場的深幅調整,讓許多一度被暴漲的股市沖昏頭的投資人開始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毫無疑問,上調印花稅是引發(fā)這次市場深幅調整的導火索。業(yè)內人士指出,作為一種市場化的調控手段,上調印花稅表明了管理層給股市降虛火的意圖。
“印花稅率上調,確實說明了監(jiān)管層調控股市的決心,其政策的出發(fā)點就是抑制過度投機,防止股市泡沫的過度膨脹!睒I(yè)內專家如是表示。來自中國證監(jiān)會的官方統(tǒng)計也證明了管理層出臺此次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時性。在今年前四個月中,兩市A股已平均換手4次左右,其中滬市A股換手率為392%,深市A股換手率437%;4月份的股票日均交易額已達到2339億元,幾乎相當今年前二個月日均交易額的總和。
換手率的過高和短期內成交量的突飛猛進,一方面反映了市場交投活躍,但反過來也表明:市場充斥了大量的短線客,投機性資金比例過高。某券商研究機構的統(tǒng)計也可以提供佐證:近幾個月來,在機構投資者并沒有明顯減倉的情況下,其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比卻在不斷下降;同時,市場平均每筆成交量由年初的1萬股以上迅速下降到0.5萬股左右。在短期利潤的驅動下,資金呈現出高度的短期化特點,而這必然會引起市場的短期化,最終造成價格的不穩(wěn)定。如此演繹下去,一定會危及市場健康穩(wěn)定的根基。
因此,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類似的調控政策本來就在市場的預期之中,并不存在多少懸念,它與監(jiān)管層近一段時間來所采取的市場化調控思路也是一脈相承的。
進入5月份以來,為了給市場過熱的投資情緒降溫,改變股市連續(xù)單邊上漲的局面,監(jiān)管層采取了一系列的市場化調控手段。先是證監(jiān)會發(fā)出《關于加強投資者教育、防范市場風險的通知》,提示市場風險;緊接著,央行出臺政策,調高“三率”以抑制經濟中過多的流動性;與此同時,監(jiān)管部門不斷加大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力度,杭蕭鋼構案、基金經理“老鼠倉”事件、券商借殼上市中的違規(guī)行為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快速立案、快速展開調查,這已充分表達出監(jiān)管部門堅決打擊違規(guī)、捍衛(wèi)市場秩序的決心,以及抑制過度投機、維護市場長遠發(fā)展的明確政策信號。
而在這些措施中,上調印花稅稅率更是一種純粹的市場手段,在股市過度繁榮的時候上調,在市場交易清淡的時候下調都是符合財稅政策“削峰填谷”的基本規(guī)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調控措施。雖然近年來也有一些國家為了更多地吸引國際投資者已經取消印花稅,但是也有很多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依然保持這一稅種,以求得效率與公平,比如,英國的印花稅至今仍處于5‰的水平。
從我國的實踐來看,歷史上也曾多次調整印花稅稅率,無論調高還是調低,都對某個特定時期內股市的健康有序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氨M管此次上調印花稅從表面上看帶來了短期暴跌,但是從中長期而言,它的意義將是非常重要的,而市場的向好趨勢也不可能僅僅因短期的調整就發(fā)生逆轉。”專家這樣表示。
“實際上,雖然短時間看印花稅是調整市場冷暖的有效手段,但是學界的實證研究表明,這一政策的長期效果并不鮮明,市場依然會遵循其內在規(guī)律來運行。”業(yè)內專家還表示。因為從長期看,人們對交易成本的變化逐漸會習以為常,不再作為交易時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調整印花稅稅率的政策只是市場運行函數中的一個很小的參數。
而更重要的是,在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市場的運行基礎已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股票市場也走出多年來與宏觀經濟背離的走勢,開始真正體現多年來經濟不斷增長發(fā)展的成果,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各界的共識。此次提高印花稅,有助于減少股票市場的頻繁交易、換手率過高的問題,減少投機和跟風炒作等高風險行為,引導市場樹立長期理性投資的觀念,可以說它正是體現了“進一步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的根本目標,是一個有利于市場長遠穩(wěn)定發(fā)展的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