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08上海論壇”作主旨演講時,成思危表示,要實行保值儲蓄,使老百姓的儲蓄不至于因通脹而縮水。
中國通脹率在2007年達到4.8%的基礎上,今年前四個月分別為7.1%、8.7%、8.3%和8.5%,很難實現2008年4.8%的控制目標。對于通脹原因至今還在爭論不休,筆者認為主要是流動性過剩和資源、基礎產品上漲等成本推動兩大原因。
然而,分析這兩大因素,都是國際大環(huán)境或者說是發(fā)達國家造成的。流動性過剩的拉動,從全球來看,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必然會拉動CPI上漲。從根本上說,中國流動性過剩是由于過去中國大陸為了吸引外資長期實行的低環(huán)境成本、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能源政策導致世界產業(yè)大量轉移到中國的原因。而從近期看,美國等成熟市場經濟體國家向中國大量輸出流動性也造成了這一現狀。
糧食價格上漲,石油價格上漲,鐵礦石等資源價格上漲是成本推進的通脹原因。而這種原因也是全球性的,不是一個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所能左右的。比如,這一波糧食價格飆漲,是全球現象。全球物價飆漲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過于寬松貨幣政策所致,這些國家占目前全球原油、金屬新增需求的九成,占全球新增谷物需求的八成,新興市場國家購買力的提升,間接助長原材料價格飆漲。據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志報導,今年夏天,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將面臨兩位數通貨膨漲的煎熬。
在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中國不可能不受影響,短期內通脹不可能消除。在此情況下,要有長期通脹的心理預期。這就決定了當前一些應對通脹的政策有必要適當調整。比如:補貼和實行價格管制只能是權宜之計,只能應對短期通貨膨脹,如果在全球背景下通貨膨脹短期很難消除,那么,政府必須想方設法保證百姓的實際收入不下降,即購買力不減弱。
政府要繼續(xù)采取從緊貨幣政策,回收流通中過剩流動性,遏制通脹上升勢頭。再者,就是要從長期考慮,實行保值儲蓄,使老百姓的儲蓄不至于縮水。還有,就是探索制定工資隨著CPI調整的方案,這樣使得百姓的實際收入不會降低。最后,就是要對退休離休、失業(yè)以及學生等實行財政生活補貼政策。(余豐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