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最貴的鐵皮”的上海車牌,歷經(jīng)一年急漲均價突破55000元,進入2008年隨即掉頭大跌至最低8100元,再次掀起一場車牌拍賣制度“存續(xù)還是廢止”的爭論。
車牌作為道路使用權限的憑證,如何淡出如今的“保值投資品”角色,回歸公共資源的本來面目,是擺在政府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大跌過后,并非皆大歡喜
聽說上海車牌價格這般那般地“理性回歸”,已在2007年11月份拍得車牌的吳雷不禁頓足捶胸。
2008年1月上海首次車牌拍賣結果顯示:最低中標價8100元,較上月下跌41900元;平均中標價23370元,較上月下跌32672元,“腰斬”了約60%。
而吳雷2007年11月份投出的價格是54300元。2007年內(nèi),每月舉行一次的上海車牌拍賣,每次均價都在4萬元以上,歷史新高被接連改寫,最終定格在年末的56042元。
扶搖直上的數(shù)字,加固了車主們對車牌價格走勢的預期。剛買新車的李文秀說,多數(shù)投標者都是先買車后拍牌,大多抱有“必中心理”,因此往往就在上月均價基礎上增加幾百元作為投標價,加之“經(jīng)銷商指導價”的持續(xù)抬升影響走勢,于是,每月“追漲”就成為大勢所趨。
1月7日,上海宣布調整車牌投標拍賣辦法,劍指經(jīng)銷商哄抬價格、囤積車牌:一是鼓勵購車者直接參與投標,而不是委托經(jīng)銷商代為投標;二是允許修改報價,增加拍賣信息透明度,降低中標價離散度。
新規(guī)一出,拍價應聲而落。
然而,意料之中,不一定眾望所歸。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在外界為拍價大跌叫好的同時,此前已經(jīng)拍得車牌的車主個個怨聲連連,因為當時拍價比現(xiàn)在貴了不少,這些人成了“冤大頭”。
政策風險誰負責
“買車牌能保值,絕不能等,越等越貴。”家住上海徐匯區(qū)的私車車主金凌勇說。
這句話代表了眾多上海人長久以來的想法。正是基于這種“今后更貴”的預期,不少車主一直選擇“咬牙”盡快掏錢買車牌。
上海人對于車牌,始終懷著又愛又恨的復雜心情,而車牌則逐漸成了一個可以保值增值的投資品。李文秀說:“買之前希望下跌,甚至巴不得政府取消拍賣。等買回了牌照,反而很樂意看它越漲越高,今后拋出去還能掙錢。這就和買房子一樣!”
在上海社會學會會長鄧偉志看來,這種“圍城心理”,在已拍牌者和未拍牌者之間加劇了某種利益對立,而隨著政策的推行,拍牌者人數(shù)已增至數(shù)十萬人,改革的風險和成本也在不斷增大。
吳雷說:“我們都是按照‘游戲規(guī)則’理性作決定的,哪知道規(guī)則說變就變,全然不顧我們的利益。”
那么,政策不連續(xù)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
1月7日,有關部門公開處罰了8家哄抬車牌拍價的汽車銷售企業(yè)。拍牌新規(guī)施行之后,為虛高拍價推波助瀾的“經(jīng)銷商指導價”這一“看不見的手”被斬斷,每場車牌拍賣之前由部分經(jīng)銷商提前在市場廣為吹風預測價的“潛規(guī)則”趨于消亡。
但經(jīng)銷商似乎不太接受這種指責。曾在車牌拍賣市場扮演過“黃!苯巧纳虾R患移囦N售公司銷售員徐某說:從我們的角度理解,一來,操作上必須水漲船高,如果下跌,我們轉賣就虧損了;二來,牌價虛高,我們撈不到好處,最后不還都是交給政府了嘛?這算不算我們的貢獻呢?
存廢何去何從
車主“愛恨交加”,調控同樣面臨漲跌兩難。擺在政府管理部門面前的,是一道難題:如果車牌越來越貴,那么購車成本越來越大;一些車主轉而前往周邊省市上牌,機動車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難度增加,并滋生出異地違規(guī)上牌的“灰色產(chǎn)業(yè)”;為控制總量,政府不得不削減外地車輛路權,車牌拍賣將遭其他城市更多的質疑。如果車牌變得便宜,那么“游戲規(guī)則”不連續(xù),造成拍牌較早的群體不穩(wěn)定;價格驟跌會給“黃牛”以新的空子,部分人搶到低價牌后倒手轉賣,點旺黑市,可能異化車牌拍賣的效果;門檻過低,導致限制私車的意圖大打折扣。
“保持價格穩(wěn)定”又會如何?同濟大學一位交通專家指出,從總量上看,拍牌控制不了私車總量增加,交通負荷只會增不會減,本質上解決不了擁堵。
風險不僅在于價格的漲跌,更在于政策本身的威信。
上海是國內(nèi)唯一實行私車牌照限額拍賣的城市。這一借鑒新加坡模式的做法,在各地的質疑聲中堅持前行了14年。有關方面曾表示,這是上海目前交通現(xiàn)狀下,暫時且有效的管理方式,的確控制了機動車增長。
對此,部分民眾仍有疑問。疑問主要有二:一是上海自1994年啟動車牌拍賣至2007年,財政增加收入約115億元,這些資金用于何處?二是車牌拍賣與國家現(xiàn)行法規(guī)、產(chǎn)業(yè)政策相悖,地方政府如何順應?
多年反對車牌拍賣的上海市民高深說,車牌是一種公共資源,是方便政府管理的憑證,怎能轉變成增加公民負擔甚至用于牟利的商品、投資品呢?
車牌拍賣能否就此廢止?有跡象表明,管理者已在研究相關問題。專家指出,政策的取消同樣不能簡單化,政府需要輔以配套措施,提高排堵保暢的實效,同時,由于一度的“黃金車牌”成了“廢鐵”一塊,對舊牌車主的補償方案也不能缺失。
車牌拍價“風云突變”后,跌落還是回升?政策又將何去何從?車牌“投資品”的身份會不會變化?一個個問號留待未來解開。(高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