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一個春意盎然陽光明媚的下午,雷諾車14名車主參加了一次有紀念意義的團體活動,14臺車編成隊奔赴千里之外的江西瑤里,與神奇美麗大自然親吻擁抱。
1 號車領頭探路,前方限速80公里/小時,請大家控制好速度;前方右轉彎上黃小高速。一路上,司機小陳一邊開車一邊謹慎地注意著路面變化,不時向后面車主報告。一路上走走停停,當晚9時43分,整整8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終于入住了梅嶺度假村。
宿吊腳樓,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隨處在檐下晃悠,泉水叮咚作響,清新的空氣、靜寂的山村,我們很快在大自然的擁抱中進入了夢鄉(xiāng)。
春滿瑤里
清晨6時,木板樓梯吭哧作響,有人起床了,腳步聲成了無言的叫醒鬧鐘,我們都從睡夢中醒了過來。鳥鳴山更幽,近處轟隆隆的水聲從高處直下,兩臺機組的機器飛轉。吊腳樓邊的山泉帶動了發(fā)電機,電流輸送,一種山村的田園圖畫在眼前漂浮。
上午9點鐘,我們開始游覽汪湖生態(tài)景區(qū)。一出梅嶺度假村的門樓,幾顆參天大樹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導游小程說,那些古木都有五百到千年歷史了,號稱千年古樟。一棵大樹4 人合抱不過來,旁邊樟樹緊挨著生長,9子13孫的故事因此流傳開來,坊間以此喻為家道興旺、兒孫團結。走了約500米,一座小橋橫架在小河上。該橋是通往安徽古道上用于休憩的橋,名叫紅軍橋。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拍攝地就在此處。
57 人的隊伍,隨行的有75歲的爹爹婆婆,還有不到3歲的幼兒,大家心里都默默念叨著,要照顧好老人,看管好小孩。雷諾公司的小胡自告奮勇當起了爹爹婆婆的護衛(wèi),小孩則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蹦三跳地歡快穿梭,樂得爸爸媽媽在隊伍的前后追趕,滿臉笑容地埋怨。
30分鐘后,我們開始登山了,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將我們淹沒。木板臺階,臺階跨度小,步履輕緩,在木板臺階的咯吱聲中,我們一邊欣賞沿途古木,一邊相互介紹著古木的名稱、習性。臺階婉轉曲折,忽上忽下,走了20來分鐘,林蔭小道上3棵大樹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兩棵參天古木相依相靠著生長,儼然一對夫妻。而路的另一邊,一顆古樹傾倒了,樹身不偏不倚正好倒在了夫妻樹之間。車主上前打趣,古樹也有第三者插足。
記不清走了多少步臺階,一縷清泉突然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天河谷。大家一陣歡呼,奔向泉水邊,雙手捧水洗臉嗽口,水清涼可口,拍在臉上很涼爽,隱約中還有草木的氣息。水中,小魚嬉戲,石雞游動。導游介紹,瑤里有名的特產(chǎn),即為石雞、石魚和石耳。石耳就是自然生長在石頭上的耳菌,石魚即為生長在小溪中的魚,而石雞就是生長在小溪中的田雞。田雞捕捉非常不易,因為見人出現(xiàn)后它會躲在石縫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典故就在這里上演。當你捕捉石雞時,水中的石縫內(nèi)就有水蛇突然竄出,不是擒走了石雞,就是傷人。盡管如此,幾名大膽的車主,挽起褲腿,在眾人的高聲制止中下水了。不一會兒,幾名小孩的礦泉水瓶中,就有一群小蝌蚪。
小溪邊,99步90度的天梯架在了兩條支路中間。英勇的青年男女叫喊著一步步登上了天梯,熱情的攝像師記錄下了他們勇敢的身姿。
在山間小亭休息片刻,招呼好爹爹婆婆,我們一行踏著大理石臺階往南山瀑布進發(fā)。大理石有兩公里,山腳下,遠遠聽到陣陣轟鳴聲,像是成群的蜜蜂飛過頭頂,抬頭細看,怎么也找不著。走到半山腰,轟鳴聲漸進,尋聲搜索,才發(fā)現(xiàn)聲音來自山頂?shù)乃髦小?/p>
一個小時候,滿頭大汗的我們迎來了飛流直下的南山瀑布。陡峭斧削一般的石壁上,陣陣水流從近千米的石壁頂端飛流直下,跌打在底下的石頭上,水花四濺。站在瀑布腳下,陣陣水花隨風吹打在身上,滿身的汗氣隨之飄散。欣喜之余,我們相互邀約著以瀑布為背景,合影留念。
瓷都游記
一塊瓷片昭示著一個朝代,一條小巷就是一段歷史,說的就是瑤里的制陶業(yè)。瑤里是景德鎮(zhèn)瓷器源頭,至今為止,僅繞南就發(fā)現(xiàn)了8個龍窯遺址。史料記載,在繞南堆積物時代,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產(chǎn)斷面特征遺址,對研究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下午2點鐘,我們來到了繞南。簡易遺址隨處可見,它向我們展示著歷史上這里制陶業(yè)的繁榮。
我們首先觀看了一號龍窯遺址。一號龍窯總長48.2米,斜坡式,坡度9.5度,建于南宋時期。龍窯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長41.7米,寬2米,底部用碎石塊鋪成,煙口為梯形。窯內(nèi)殘留有陶具碎片。根據(jù)史料考證,窯內(nèi)主要出土日常生活用具等,底部有福壽類圖案及數(shù)字銘文,說明該窯為民窯,且為幾人合作經(jīng)營。
二號龍窯、三號龍窯情形與一號龍窯大體相同,都為民謠,出土也都是民用的碗、碟等日常用品。我們在陶樂坊作了短暫停留。這里,已不再直接生產(chǎn)陶具,僅供游人參觀,游人還可以親手制作陶具。隨行的小孩和女子興奮了,彎腰搓泥,幾分鐘過去了,不管怎么擺弄,手中的泥團就是不聽話。43歲的程師傅笑著上前,示范了幾下,一個花瓶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程師傅做了10多年的陶具,現(xiàn)在游人多了,他就專門為游人表演陶具的制作工序。看著程師傅手中泥團隨心所欲,忽而煙缸、忽而花瓶、忽而酒壺,我們感嘆不已。
瑤里古鎮(zhèn),以它的古樸、自然吸引了我們,村民家中的兩層陳舊的木樓,小姐閨房、龍雕木床,歷史在村民家中顯現(xiàn)。鎮(zhèn)里還是石板路,見我們來到,鎮(zhèn)里擅長表演的男女唱起了地方戲,盛情歡迎我們。(沈佑榮)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