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7月份,網(wǎng)上惡搞《夜宴》的圖片就廣為流傳,名字被改成了《晚飯》不說,站在紅地毯上的章子怡,懷中還被“塞”進了一個自由女神像,旁邊配文:不給奧斯卡,神像甭回家,意指美國人要拿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來換取被章子怡“篡奪”的自由女神像。類似的惡搞圖片有十數(shù)張之多。
最近,一段名為《真相大揭秘》的視頻,也拿《夜宴》開刀,其搞笑程度堪與胡戈的《饅頭》媲美。在這段視頻中,陳凱歌為挽回面子,派人威脅張藝謀拍一部比《無極》還爛的片子,后因張藝謀有執(zhí)導奧運會開幕式的重任,轉而要挾“任何時候都不會拍古裝片”的馮小剛,遭暴打后的馮小剛不得不答應拍一部只能比《無極》差的片子……
同是古裝巨作,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沒擺脫被惡搞的命運,電影剛剛開拍20多天,網(wǎng)上就出現(xiàn)了一段約17分鐘的同名惡搞視頻。近日,更有網(wǎng)友截取鞏俐等人較為夸張暴露的劇照,以“中國版羅馬帝國艷情史”為題在網(wǎng)上傳播,以此譏諷《滿城盡帶黃金甲》刻意而為的情色意味。
《無極》是上映一段時間之后,才被惡搞的,而《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未面世便遭此“厄運”,實在有些委屈。按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理論,惡搞者實際上等于提前下手了,大片被惡搞,幾成一種趨勢。
不過,大導演們在譴責惡搞者目的不純的同時,有沒有反思過自身的問題?實際上,正是大片及大片制造者身上的諸多毛病,才使得惡搞一發(fā)不可收拾。
有大片之名無大片之實,是惡搞頻發(fā)的主要誘因。大制作的概念剛流行開不過幾年,以國內現(xiàn)有制作水平,拍攝不出比肩好萊塢的電影,情有可原。但國內導演的好大喜功,使得大片在他們手中變了味兒。不拍攝一部投資過億的電影就不是頂尖導演,不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拿一回獎就算不上圈內領袖,在工具主義和個人利益的驅使下,拍攝出的東西形式空洞、內容乏味,空有大片的架子,看不到大片的氣勢。
虛假宣傳和刻意造勢讓觀眾對大片產(chǎn)生了厭煩心理。在好萊塢,一部電影的宣傳費用會占到整個影片投資的一半甚至更多,也有宣傳費用幾倍于電影投資的個例。國內一些大片據(jù)稱也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宣傳費用,但天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噱頭。由于在觀眾和媒體中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國內少數(shù)幾位大腕導演的作品向來被追捧,據(jù)稱在某名導的新作開機儀式上,不請自來的媒體就有200多家。這種追捧在吊足了觀眾胃口的同時,也把導演們送上了神壇。制作單位、發(fā)行公司甚至包括導演本人,樂得利用免費資源造勢,夸夸其談,故弄玄虛,使每一部大片的開拍成為一個公眾話題,而實際上,除非是驚世之作,誰都沒法承受住這么高的期待值。過度宣傳的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觀眾大失所望。
對觀眾智商和審美的低估招致口誅筆伐。上得去下得來才是大師,上得去下不來,只能是被眾人參拜的虛假神像,那個位置對藝術家而言,不是神壇,更像祭壇。一部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要憑借導演的審時度勢和豐厚學識。若想順便票房也豐收的話,得走進觀眾中間了解一下他們真正需要什么。一味闡述高深理論,固執(zhí)地把電影當成體現(xiàn)個人實力的實驗品,但到了需要真功夫的時候,卻是有想法沒辦法,甚至只剩下拙劣的借鑒和模仿,這無疑是自絕于電影欣賞水平日新月異的觀眾。
嚴肅批評的缺席,致使惡搞流行。惡搞的利與害有待商榷,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惡搞說出了真話,或者間接地譏諷了社會現(xiàn)實。比如《夜宴》中的臺詞:“泱泱大國要以誠信為本”,任何一個對當下人文和商業(yè)環(huán)境有點了解的編劇,都應能想象到這句在現(xiàn)代社會中當做廣告用濫了的話,會像撓癢耙那樣把觀眾惹笑。《夜宴》中其他搞笑臺詞,無一不點中了在現(xiàn)實生活極為敏感的穴位,好好一部古裝片,成為借古喻今的工具,惡搞者豈能放過這一大好機會。
因此,惡搞者的出發(fā)點也許并不是出于惡意,被惡搞的導演也不必因此心情不好,誰也沒有得罪惡搞者,只是不幸您的作品生不逢時,在一個流行反話正說、正話反說的時代,要么別授人以柄,要么干脆集中智慧,拍一部搞笑大全電影,比如《瘋狂的石頭》,迄今為止,只聽見叫好聲,還沒發(fā)現(xiàn)有惡搞者對其上下其手。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