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17日電 7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八國集團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對話會議,這是中國第三次參與八國集團握手。中國如何與八國集團相處?未來關系走向怎樣?再次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的文章稱,總的來看,此次八國峰會是在西方內部困難增多的情況下召開的。布什總統(tǒng)遭遇“第二任期魔咒”,支持率跌至約30%。歐盟則進入“療傷期”,尚未擺脫歐盟憲法條約遭受否決的陰影。日本首相小泉將在今年9月下臺,此次赴會將是告別之行。
另一方面,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將危及世界經(jīng)濟;多哈談判停滯不前。伊拉克在內戰(zhàn)的邊緣徘徊、阿富汗動蕩不安、伊朗核危機風險猶存、朝鮮試射導彈、東北亞變數(shù)增多,以色列和黎巴嫩沖突升級等等。在此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八國峰會難有大的作為。
文章說,上個世紀90年代,七國集團開始關注中國日益增強的經(jīng)濟力量和國際作用。尤其是中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xiàn)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褒揚。此后,八國集團不止一次向中國伸出橄欖枝。如1999年八國峰會東道國德國總理施羅德就曾熱情相邀,甚至公開表示應吸收中國加入;2000年沖繩峰會,東道國日本也曾經(jīng)邀請中國與八國領導人對話。在2002年峰會召開前夕,八國更是通過多種渠道傳出信息要求中國列席年會。
文章稱,中國與八國集團第一次握手是2003年6月的法國埃維昂會議。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出席,開啟了中國與八國集團的近距離接觸。這一行動是中國與八國集團關系的一個外交突破。去年,中國參加了在英國舉行的類似對話會。
文章指出,近年來八國集團受到的批評逐漸增多,它在全球治理中代表性不足,權威下降。而一批發(fā)展中大國迅速崛起,它們在世界經(jīng)濟領域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對世界經(jīng)濟未來走向的影響增大。這使八國集團看到,要有效討論世界經(jīng)濟與發(fā)展等問題,迫切需要與這些發(fā)展中大國進行對話。為擺脫困境,八國集團開始調整職能,重視加強對外聯(lián)系,拓展與發(fā)展中國家對話成為八國峰會轉型的一個特點。
文章分析稱,從當前情況看,中國與八國集團既接觸又超脫比較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近期加入八國集團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八國集團作為一個“富國俱樂部”顯然沒有為發(fā)展中國家預留適當?shù)目臻g。而且八國集團還有一套政治和經(jīng)濟標準,在這方面中國與八國集團的立場近期難以調和。而俄羅斯與八國集團的交往史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這一磨合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俄羅斯1998年出于政治需要加入了八國集團,卻淪為該集團的二等公民,至今在經(jīng)濟問題上仍沒有多少發(fā)言權。因此,俄羅斯迫切希望此次作為八國峰會東道主的機會,從此成為該集團中平等的一員。
文章說,從長遠看,不排除中國與八國集團有更緊密的聯(lián)系,這對中國進一步發(fā)揮在國際經(jīng)濟中的發(fā)言權有一定幫助;另一方面還能代表發(fā)展中國家表達關注,也可增加八國集團的代表性。中國應本著任其自然和舒適度的原則,發(fā)展與八國集團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