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新聞浮世繪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濫用“惡搞”只能窒息公共娛樂自由

2006年08月15日 09:37

  風靡網絡虛擬世界的“惡搞”之風,由于開始蔓延到了“紅色經典”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終于在最近遭遇了一次強烈反彈:光明日報社邀集新聞、影視、網絡以及高校的部分知名人士,召開了一次“防止網上惡搞成風專家座談會”。與會者從道德、法律、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無節(jié)制“惡搞”種種危害,一致呼吁要“剎住‘惡搞’之風”。(8月11日光明網)

  從形式上看,“惡搞”作品基本上是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平臺相結合的產物,有拍攝、剪輯和拼湊的視頻、圖片或者話語等;從內容上看,這類作品往往是對現(xiàn)實的反諷、顛覆和解構,具有很強的草根性、平民化等特點!皭焊恪彪m然在網絡上已經行之有年,但高潮卻是在2005年末胡戈制作的《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流行后出現(xiàn)的。借著陳凱歌勃然大怒的東風,“惡搞”這一時尚迅速傳遍江湖,無數菜鳥如大夢初醒,紛紛加入。

  應該說,“惡搞”所以能夠出現(xiàn)并且流行,既是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是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日漸寬松和自由的結果。但許多參與“惡搞”的人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即自由實際上意味著要有一種更強的自我約束能力,意味著一種責任擔當。如果把自由理解成自己可以為所欲為而又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則很有可能對社會和他人構成傷害,引起他們的不滿,當這種不滿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導致強烈反彈,結果就很可能出現(xiàn)對自由限制。

  比如一位網名叫“胡倒戈”的網友制作的短片《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在我看來,就是一部濫用“惡搞”自由的作品。在這部短片中,原本一心想參加紅軍的小英雄潘冬子,卻整日大做其明星夢;他的紅軍父親變成了“地產大鱷”潘石屹;烈士的母親一心想參加“非常6+1”,夢中情人是李詠;胡漢三則成了一個名叫“老賊”的評委。也許作者覺得這樣“惡搞”非常好玩兒,但卻沒有意識到,這實際上已經傷害了新中國立國的一個核心價值。

  無疑,解構這樣一個價值,和大眾的心態(tài)及利益都是相對立的。所以八一電影制片廠的譴責聲明得到了很多網友的理解和支持,“胡倒戈”本人也很快公開表示道歉。

  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么胡戈對《無極》的“惡搞”就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同情呢?這主要是因為,和《閃閃的紅星》不同,《無極》表現(xiàn)的其實是一種偽傳統(tǒng)和偽崇高。其離奇、經不起推敲的情節(jié),幼稚可笑卻故弄玄虛的對白,荒誕還一本正經的姿態(tài),使其成了惡搞的絕妙對象,其結果就是“饅頭不能好吃到這個地步”。陳凱歌越是怒不可遏,大眾就越是一邊倒地支持胡戈。

  我一向認為,“惡搞”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權利。但如何審慎地行使這種自由和權利,不傷害那些維系社會團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卻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惡搞”繼續(xù)沿著“雷鋒的二十條死因”、“諸葛亮吃‘偉哥’”、“林黛玉穿著三點式”的方向發(fā)展,那么總有一天會突破社會容忍的底線而被要求對這種自由進行限制——光明日報社舉辦的這次“座談會”及其發(fā)出的呼吁就是一個證明。

  更讓人不安的是,惡劣的“惡搞”會為那些主張“惡堵”的人提供口實。經驗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社會潮流面前,處于相對立的兩個極端的人的行為,總是互相為對方的極端行為提供合理性。濫用“惡搞”自由的后果很可能將會是沒有自由“惡搞”,這一點需要提醒所有喜愛“惡搞”的朋友注意。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郭松民


 
編輯:張磊】
:::相 關 報 道:::
·英雄人物變成小混混 網上惡搞盛行帶來4大危害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