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5日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就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狀況等舉行發(fā)布會。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介紹說,近幾年來,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大致取得五方面進展。
第一個方面,法制建設不斷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法規(guī)體系可以說基本上形成。1982年,中國頒布了《文物保護法》,這是文化領域頒布最早也是最具有權威性的一部大法,就是《文物保護法》。2002年對這部法又進行了重新的修訂,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文化部以部長令的形式頒布了《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30余項部門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已經列入全國人大2007年的立法計劃,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各地也頒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護法規(guī)。中國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加入到國際社會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加入了《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等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國際公約,中國政府都積極參與了。
第二個方面,各級各地的政府關心重視文物工作,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機制逐步地完善。按照中央政府統(tǒng)一的部署,各地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到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劃,納入到財政的預算,納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的議事日程,也納入到對各級政府政績的考核等等。
中央財政用于文物保護的專項經費1994年大概是1.29億元,到2005年增長到5.34億元,增長幅度還是很大的!笆濉逼陂g,全國投入到文物保護的經費不包括專項經費一共是78.8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是17.36億元。中央財政這一塊增長的幅度是多少?“十五”比“九五”增長138%。
民族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一起步就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2003年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三個方面,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全國文物資源的核查、建檔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文物普查方面,開展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全國館藏一級文物建檔備案等重點的工作和項目,初步摸清了全國文物資源的家底,基本掌握了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的數量。所謂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是建筑,大的遺址,這些不能搬的,可移動的都在博物館里面藏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方面,編撰了標準化的《普查工作手冊》,對普查人員進行培訓,著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普查工作。
第四個方面,文物保護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推進,文物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基本上是每一屆政府公布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其中有一屆政府公布了兩次,一共公布了五次,總數是1271處,今天早上溫家寶總理最后批準第六批是1080處。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8項,這兩項今天就算正式公布了,馬上可以見諸于新聞了。還重點開展了西藏布達拉宮、北京故宮等國家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和一大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險維修工作,基本上實現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沒有重大險情。
還初步建立大遺址保護規(guī)劃體系,這是這幾年我們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一個很重大的進展。所謂大遺址像新疆段的絲綢之路,過去只是一個點一個點地去保護它,現在把整個聯系起來,投入很多的資金,地方還要配備資金來保護。像長城,我們的長城過去叫長城內外民族之間的民族戰(zhàn)爭,現在長城是按東西分割了,你一段我一段,為了使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正在研究長城保護的法規(guī)和條例,這些都是大遺址。在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建設、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征集珍貴文物、打擊文物盜掘、盜竊、走私以及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均取得很大的進展。
第五個方面,博物館建設不斷推進,博物館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據中國網文字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