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二月七日電 臺北消息:被美國《商業(yè)周刊》稱為全球電子業(yè)“外包之王”,臺灣鴻海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說,充分運用大陸經驗,是鴻海全球化過程重要一步。具制造流程控管與營運能力,臺商由臺灣至大陸,一步步走進全球舞臺。
《中國時報》七日專題報道臺灣最大的民營制造類企業(yè)鴻海集團及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二00四年,鴻海在臺灣創(chuàng)四千兩百余億元新臺幣營業(yè)收入,在大陸投資的深圳鴻富錦精密首次成為大陸外資企業(yè)年度出口金額排名冠軍。
報道介紹,鴻?鐑砂兜耐顿Y事業(yè)近四年以每年增加營收一千億元新臺幣的速度成長,二00五年全球范圍營收將達六千億元新臺幣,其中前三季度稅后盈余為二百七十三億元新臺幣。
三年前跨入手機代工領域后,鴻海集團在港上市的手機制造公司富士康預估,今年營業(yè)規(guī)模達二千億元新臺幣。今年初以每股三點八八元港幣在港上市后,股價已突破十元港幣。
回顧郭臺銘與鴻海的成長之路,報道稱,從一九八五年剛擠進臺灣制造業(yè)前一千大的傳統模具公司到兩岸甚至全球電子產業(yè)供應鏈巨人,這和郭臺銘一九八八年即著手在深圳建生產基地、利用大陸低成本的生產優(yōu)勢有絕對關系。
一九八八年,鴻海精密在臺北縣土城成立十四年,營收首度突破新臺幣十億元;郭臺銘看好深圳得天獨厚的進出口地理區(qū)位,當年設深圳富士康龍華科技園區(qū),今日成為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后來,鴻海相繼在江蘇昆山、北京、杭州、山西廣設生產廠。
報道認為,從土城到深圳,鴻海在大陸找到最重要的成長跳板。郭臺銘曾表示,富士康幾乎和深圳這座城市一起成長;大陸不只是鴻海挑戰(zhàn)制造技術的實驗戰(zhàn)場,更是挑戰(zhàn)全世界制造、銷售最高境界的基地。
二000年后,長驅直入剛開始發(fā)展市場經濟的東歐國家,在捷克與匈牙利快速設廠,鴻海開啟新一階段“全球制造基地”布局;后來,鴻海又相繼在芬蘭、丹麥、巴西、墨西哥以及印度設廠。
報道引述郭臺銘過去的一段表述為結語,即:鴻海之所以快速展開全球布局,是充分運用過去十幾年來的大陸經驗,大陸是鴻海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從土城到深圳,然后快速復制到全球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