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wǎng)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zhuǎn)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針對長期惡化的中日、韓日關系,美國總統(tǒng)布什不久前曾經(jīng)公開表示過關注,并且承諾將在隨后的東亞之行中,當面勸請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采取措施改善關系。
在剛剛結束的京都、釜山和北京行程中,布什確實履行了這一承諾,先后向三國領導人提出了勸告。他甚至還現(xiàn)身說法,以美日關系的演變以及父親老布什的二戰(zhàn)經(jīng)歷為例,敦促中韓兩國像美國那樣化解與日本的歷史恩怨,建立面向未來的雙邊關系。
華盛頓對中日交惡感到沮喪
布什在三國間的穿梭外交,其本身無疑是善意的。但是,中日、韓日關系冰凍三尺,這種善意舉動是無力和沒有效果的。盡管如此,布什的親自出面和公開介入,畢竟凸顯了華盛頓對東北亞三國互動的高度關注,同時也隱約流露出美國對中日交惡的復雜心理。
這種復雜心態(tài),可以從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發(fā)表的一番講話中清楚看出。在布什離開北京前往蒙古之際,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希爾在釜山對一批大學生發(fā)表演講時說,中日關系因歷史問題而惡化到如此地步,美國對此感到“有些沮喪”。
希爾進一步說,在中日關系緊張之際,美日關系卻在深化,這會使一些人認為美國是在聯(lián)日反華。因此,中日關系不好,對美國是一個麻煩,也不符合美國在亞洲的利益。
若是在過去,這番超然和中立的言論,想必會被人們認為是虛偽的。即便是現(xiàn)在,人們恐怕也會感到其中有自相矛盾之處。如果說美國不想聯(lián)合日本對付中國,那么,目前正在更新和提升的美日安保合作,包括建立導彈防御體系,以及把臺灣納入安全戰(zhàn)略關注范圍內(nèi),又能如何自圓其說?
在中日之間的傾斜與平衡
但是,希爾之論又并非全然虛言;趯θ蚝烷L遠利益的權衡,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看法近年來一直在潛移默化,其對華戰(zhàn)略也在相應地進行微調(diào)。美國過去以遏制為主導戰(zhàn)略,但效果不彰,也不利于己,所以后來變成了遏制與合作交互使用,直至現(xiàn)在合作已成大勢,并且逐步占據(jù)主導地位。
換言之,在亞太地區(qū),美日同盟關系不會使美國一葉障目,因為它只能帶來局部利益。不可否認,日本的軍事支持對美國不可缺少,但這種支持只是引而不發(fā),備而不用,所以不能套現(xiàn);美日兩國都擔心中國實力強大之后擴張勢力,所以要共同予以遏制,但僅此一點又不能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qū)、乃至在全球的利益。
概括起來說,美日之間的合作,不可能代替美中之間的合作;美國需要利用日本牽制中國,但卻不能因為日本而放棄中國。
因此,中日之間的不和,雖然有利于美國實施消極的遏制戰(zhàn)略,但又會妨礙美國與中國開展全球合作的積極戰(zhàn)略。在中日相互敵視的情況下,美日加強軍事同盟,會損及中美合作的政治基礎;而美中之間的合作,又會使日本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希爾之所以說中日緊張關系是一個麻煩,布什總統(tǒng)之所以親自出面進行調(diào)和,原因應該就在于此。
從頭至尾的曖昧態(tài)度
然而,所謂勸和,其通病就是不問是非。中日關系走到今天這樣艱難的地步,歸根結底,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小泉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言行,不斷刺激了鄰國。假若連這一點都不敢承認,那么,中日關系就真的沒有了希望?墒牵K于美日之間的盟友關系,特別是由于顧及到美日軍事合作的前景,華盛頓官員們都故意避重就輕,含糊其辭。
從2001年以來,小泉純一郎首相每次參拜靖國神社,都會導致日本與鄰國的關系緊張起來。由于布什政府一直保持沉默,使得東京方面覺得有恃無恐?梢哉f,日本在東亞陷入外交孤立的處境,美國也是有責任的。
現(xiàn)在,布什政府終于愿意出面調(diào)和,這是一個難得的積極作為。但是,美國不問是非的超脫立場,不僅使其勸和的努力沒有作用,反而還會給人以偏袒日本的印象。其實,以美國的影響力,它無需對任何一方采取什么行動,只需講一句公道話,對是非問題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大概也就足夠了。
過去,當美國利益面臨危害的時候,美國政府的言行從來都不含糊?捎腥さ氖,雖然華盛頓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中日交惡不利于美國,美國政府卻依然保持曖昧的態(tài)度。是因為不想正面干預,還是因為有其他更重要的考慮?
其實,中日政治交惡的最大受害者,是當事者雙方本身。由于政治互信蕩然無存,使各自追求的一些外交目標都被阻滯。日本極力反對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地位;而中國也在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此這般,各方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都被對方所阻撓和牽制。
政治和經(jīng)濟井水不犯河水
就現(xiàn)在看來,雖然美國在關注和調(diào)和,但中日政治關系的前景似乎更加黯淡。只是值得欣慰的是,這場曠日持久的外交僵局,并沒有明顯危害雙方的經(jīng)濟合作。一方面,高速增長的中國經(jīng)濟已幫助日本擺脫了經(jīng)濟蕭條,廉價的中國商品為日本消費者帶來了利益;而另一方面,日本在華企業(yè)為上百萬中國工人提供了就業(yè)機會,同時也帶去了某些先進的技術和經(jīng)驗。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使中日關系避免了全面破裂的危險。
然而,與其他雙邊關系不同的是,中日經(jīng)貿(mào)關系并沒有推動政治關系的改善,反而還使之更加僵滯。只要經(jīng)貿(mào)合作不受影響,雙方對政治關系的解凍就不會產(chǎn)生緊迫感。
在無法消除歷史恩怨的情況下,中日兩國靠各自努力來修復關系,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曾建議以歐盟模式來改善中日關系,但卻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歐盟模式的基礎是正常的德法關系。在中日關系如此不正常的情況下,歐盟模式又從何談起?
不過,事情也并沒有那么悲觀。最近幾十年來的中美日三角關系告訴人們,中美關系和中日關系可以相互牽動。也就是說,只要中美合作變得越來越不可缺少,只要北京和華盛頓能夠和睦相處,那么,中日之間的關系就自然會跟著轉(zhuǎn)動。(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作者: 杜平)